2024年,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种种困难挑战,安徽工业经济顶压向上,保持较快增长,彰显长期向好的强劲韧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状态趋势的主要指标,从一季度的7.6%、上半年的8.5%提升至前三季度的8.8%,展现增长的“加速度”。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安徽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幅比全国高3.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在长三角和中部均居第1位。总量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优化。新兴起的产业占比持续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未来产业正在不断蓄势成长。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安徽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大省、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兴工业大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跃升,正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一目标稳步迈进。重点产业支撑有力电子信息业和汽车制造业是支撑今年安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两大顶梁柱。去年10月份以来,全省电子信息业和汽车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月度贡献持续保持在四成以上,今年10月份两行业合计贡献超过六成、达60.9%。电子信息业涵盖领域广泛,安徽具有优势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PC制造等多个产业均属于其子行业。今年,安徽抢抓市场机遇,加快建芯固屏、聚光强机,相关产业走出亮眼的增长曲线。在经历了前两年的震荡、下滑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和新型显示产业在2024年都逐步复苏,进入上行周期。作为国家“十四五”集成电路重点发展地区之一,安徽产业链条完整,集聚上下游企业500多家,初步构建了以合肥为核心、沿江各市协同发展的“一核一带”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1月至10月,全省生产芯片接近80亿块,同比增幅在50%以上。显示器件行业呈现量增价稳的态势,盈利水平大幅改善,前10个月利润增速超过100%。汽车制造业是另一个链条长、覆盖面广、拉动能力强的大产业。今年,安徽汽车产业可谓亮点纷呈,在规模扩张和高端化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巩固了在全国汽车产业版图中的地位。合肥、芜湖“双核”均在突飞猛进。合肥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在10月份就已超过100万辆,远超去年74.6万辆的总产量,预计全年产量将突破130万辆。芜湖今年前10个月出口整车60.4万辆,出口金额57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23.8%。中国出口的汽车中,有近四分之一为“安徽造”。高端化方面,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今年前10个月累计销量达到11.25万辆,同比增长17.2%;蔚来已连续7个月交付超过2万辆;江汽集团与华为合作打造的自主品牌首款百万级智能电动行政轿车尊界S800在11月下旬正式亮相,代表着“中国制造”“安徽制造”有实力向汽车产业链价值链最高端的地带发起冲锋。电子信息业和汽车制造业之外,多数工业行业也持续向好。10月份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省规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超七成、为75.6%。增长面宽,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安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日益稳固。企业经营承压奋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看企业。作为微观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工业经济活力强不强、发展是否健康的最直接体现。大企业在产业体系中居于龙头、链主地位,是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引领性力量。2024年,安徽电子信息业、汽车制造业等主导产业表现突出,与大企业的引领作用密不可分。以汽车产业为例,奇瑞集团今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保持了全行业唯一的新能源、燃油车、海外出口、国内市场“四赛道”全面增长。奇瑞集团11月销量快报显示,当月销售汽车超过28万辆,同比增长32.2%,创造单月销量纪录。前11个月,奇瑞集团累计销量已超过230万辆,同比增长38.4%。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10个月即超百万辆,比亚迪立下首功。合肥比亚迪前三季度产量达62.9万辆、增长83.4%,今年产值将超过千亿元。大企业的大手笔、大项目,为工业稳增长增添信心和后劲。中国大陆第一家OLED产品供应商、全球AMOLED智能穿戴面板出货量排名第一的维信诺,与合肥市投资平台共同出资,在合肥新站高新区开工建设全球首条搭载无金属掩膜版技术的第8.6代AMOLED生产线亿元,是全球最先进的高世代AMOLED生产线之一。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是工业经济的潜力之基、活力之源。安徽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和提质扩面行动,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路径,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专精特新”专板今年7月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开板,提升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有关部门今年公布的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安徽有100多家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已成为安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受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工业公司面临着较大盈利压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由一季度29.8%、上半年21.1%回落至前三季度2.2%。随着9月下旬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落地,信心和预期显著改善,工业公司利润增速下滑的态势在近期出现企稳回升迹象。安徽省统计局11月底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869.2亿元,同比增长2.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随着市场需求与企业预期好转,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望持续改善,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同步提升。“绿色智造”提质增效走进安徽叉车集团所属的宇锋智能仓储物流研发应用中心,几十辆无人驾驶的智能叉车在货架间来回穿梭,精准而迅速地搬运货物并放置到指定位置。作为工业车辆行业领军企业,安徽叉车集团正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布局智能物流板块。“在数字化的加持下,我们持续推进AGV智能物流和5G工业网络创新应用,打造了合力飞科思工业互联网平台,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安徽叉车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为基础支撑的数字化,正在深刻重塑工业生产方式。2024年,安徽出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部署实施数字产业能级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治理能力突破、数字生态活力释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六大攻坚行动,着力提升数字产业发展能级,赋能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截至今年三季度,全省共有超九成规上企业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其中近六成实现了数字化改造。安徽省累计打造全球“灯塔工厂”6个,居全国第4位;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个,居全国第2位;培育国家级5G工厂26个,居全国第4位;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3个、国家级特色平台22个,均居全国第5位。“智改数转”的同时,安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今年新增国家级能效“领跑者”企业4家、居全国第6位,新认定安徽省绿色工厂150家;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44家、省级节水型园区14个。企业持续演进的深度数字化转型,既是数实融合大势下苦练内功、提升品质控制和快速响应市场能力的强健肌体之举,也是降本增效、锻造核心竞争力和比较竞争优势“底座”的深层变革。更智慧的工厂,更清洁的生产。一场“绿色智造”的革命,正在重塑安徽工业的底色,推动“安徽制造”提质增效,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王希)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坚守实体经济,在新兴产业的布局节奏加快,1至11月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占投资总额比重首次突破40%。12月23日至24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举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这是记者从此次会议上了解到的信息。今年以来,中央企业经济效益总体平稳、运行质量不断提升。1至11月,中央公司实现增加值9.3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4.2万亿元,同比增长2.2%,四季度稳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来自会议的信息显示,国资央企加大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力度,截至11月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主体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70%。“2024年国资央企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会上表示,新的一年,国资央企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结构,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高质量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12月18日,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思路举措。会工作部副部长、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委书记柳拯主持会议并讲话。部分联合党委(直管协会党委)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会议指出,习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线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为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会议要求,行业协会商会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自觉找准定位、强化担当、细化措施、抓好落实。要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作用,聚焦增强创新能力、激发经济活力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本行业本领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要积极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突出学习实效,加强舆论引导,强化纪律作风建设,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行业协会商会领域落实落地。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岁末年初总结谋划、帮扶慰问及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等工作,深入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共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联合党委(直管协会党委)负责同志,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委、纪委有关同志等参加会议。
11月份,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组合效应继续显现,工业服务业较快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社会预期有效提振,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国民经济延续9月份以来回升态势。一、全年粮食再获丰收,产量迈上新台阶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其中,秋粮产量10569亿斤,比上年增加150.3亿斤,增长1.4%。全国谷物产量13046亿斤,比上年增加217.1亿斤,增长1.7%。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90亿亩,比上年增加525.8万亩,增长0.3%;粮食单产394.7公斤/亩,增加5.1公斤/亩,增长1.3%。二、工业增长加快,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比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股份制企业增长6.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4%;私营企业增长4.5%。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1%、29.3%、8.7%。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7%,上升0.7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利润58680亿元,同比下降4.3%。三、服务业较快增长,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1%。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9.3%、9.3%、8.8%,分别快于服务业生产指数3.2、3.2、2.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2.9%、6.0%,分别比上月加快2.1、1.3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1%。1-10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4%。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与上月持平;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3%,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四、市场销售继续增加,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较好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63亿元,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0.1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596亿元,同比增长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167亿元,增长3.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37961亿元,增长2.8%;餐饮收入5802亿元,增长4.0%。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2%、10.5%、6.6%、2.9%。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723亿元,同比增长3.5%。全国网上零售额140308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8059亿元,增长6.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7%。1-11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4%。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65839亿元,同比增长3.3%;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制造业投资增长9.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4%。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8611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3%,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额85125亿元,下降19.2%,降幅收窄1.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6.2%。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2%、10.2%。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5.4%、8.8%;高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7.9%、12.5%。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10%。六、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506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22217亿元,增长5.8%;进口15289亿元,下降4.7%。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97861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230383亿元,增长6.7%;进口167477亿元,增长2.4%。1-11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3.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1%。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8.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3%,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5%。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月持平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6%,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4%。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9小时。八、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小幅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降幅收窄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6%。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9%,衣着价格上涨1.1%,居住价格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交通通信价格下降3.6%,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5.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下降1.1%,鲜果价格下降0.3%,鲜菜价格上涨10.0%,猪肉价格上涨13.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5%,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1-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1%和2.2%。总的来看,11月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组合效应继续释放,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积极变化进一步增多。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仍待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国内需求,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附注(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公司。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3)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个体户)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个体户)的影响。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服务零售额指企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以交易形式直接提供给个人和其他单位非生产、非经营用的服务价值总和,旨在反映服务提供方以货币形式销售的属于消费的服务价值,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服务活动的零售额。(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7)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8)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9)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附表附图
今年以来,甘肃省国资委和各省属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扛责任、扛任务、扛指标,狠抓生产经营运行调度,对标对表算细账、找差距、补缺口、赶进度,最大限度扩生产、挖潜能、提质效,经济运行持续稳定向好。省属企业有效实现了稳产增产,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扎实推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多措并举稳定经济运行增长。甘肃省国资委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指导推动省属企业充分释放产能,全力以赴稳产增产,111月份,省属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819.76亿元,同比增长17.47%;实现利润总额180.39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净利润136.5亿元,同比增长3.18%。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等22户企业盈利,其中金川集团、甘肃国投集团、甘肃电投集团、甘肃公航旅集团、白银集团、甘肃公交建集团、甘肃药业集团、甘肃机场集团、甘肃城乡集团9户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额和增长率较大。优化结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链、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短板产业补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111月份实现营业总收入7975.96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715.05亿元,同比增长44.52%;三新营业收入781.38亿元,同比增长22.38%。扩大投资强化支撑带动作用。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健全完善动态监测、分类调度等推进落实机制,量质齐抓加快项目建设。111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3.37亿元,同比增长7.31%;缴纳税费201.96亿元,同比增长1.24%。持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甘肃省政府国资委指导省属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创新的动力和支撑,突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111月,甘肃省属企业累计研发投入99.81亿元,同比增长11.69%,省属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68%。近三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超过10%。
深入开展“三量”工作 天津国资监管企业前11个月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6%
今年以来,天津市国资国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开展“三量”工作,38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或盘活,累计盘活闲置及低效土地房产130万平方米。柳林创意之城产业运营服务中心开放运营,一机床项目向市民呈现天津工业遗存新地标,吉利大厦改造提升后重新开业,津龙湾TOD文化广场建成运营,作为全国百货店中唯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劝业场保护修缮工程启动。今年前11个月,天津市国资监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6%,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天津市国资委组织企业深入摸排土地、房产、产能、资金、品牌、资质等各类资产底数,一企一策、一案一策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在统筹盘活土地、房产方面,坚持“善建善营”“内容为王”,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仅城更项目就有11个在年内开工建设;在推动低效产能升级方面,天津渤化集团升级改造聚甲醛装置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天津百利集团大型阀门数字化生产车间改扩建,天津渤轻集团“天女”油墨扩能项目开工建设,天津水务集团依托凌庄水厂闲置厂房,打造高品质生活饮用水基地;同时积极发挥国企资质效能,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为8个城市、14个项目提供轨道咨询服务,走出国门成功签署哈萨克斯坦、巴西圣保罗等项目,合同金额达到14亿元。天津市国资系统还集聚资源培育增量。深入推进高水平发展“十项行动”82项重点任务、72个重点项目的实施,重点项目投资累计达到1062亿元。在由天津市国资委承办的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53个代表性项目集中签约,金额合计1288.3亿元。天津泰达控股与中电科技合作建设的天津软件园正式开园,创新中心投入使用;天津城投集团与国电投合作设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天津能源集团成功引入华润天津医药公司盘活厂区资源。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增量,天津食品集团冷链食品物流基地项目一期、临港粮油应急储备物流中转项目投产,乳品加工基地项目二期启动;天津纺织集团天纺科创智慧谷项目竣工开园;天津渤轻集团无菌饮料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中环集团全力推进N型高效电池片项目;津智资本积极探索切入碳资产业务领域;津投资本上线天津市首个数字资产服务平台。在提升质量方面,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主体任务整体完成率超过70%。海河乳品、天科数创、泰达绿化新晋入围全国“科改示范企业”“双百企业”,天津国企累计入选达到15家。深入开展“育精培优”专项行动,入围企业达到89家,推动一批二三级企业“小升规”。实施科技型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专项工作,组织企业推动148个技改和科技攻关项目,组建5个产业创新联合体、3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和13个省级创新平台。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专项工作,市级监管企业销售、管理和财务三项费用同比压降5%,企业亏损面较年初下降4.2个百分点。31家市级监管企业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8家企业入选“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先锋100指数”,4家企业案例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蓝皮书优秀案例。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政策组合效果持续显现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解读2024年111月份投资数据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以下简称全部投资)465839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一、制造业投资支撑作用加强传统增长动能和新兴增长动能接续转换加速演进,制造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与110月份持平;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8.1%,比110月份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5.0%,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0%,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8.1%。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8.5%,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二、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两重”建设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0.9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0.9%,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18.2%,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5.0%。三、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良好。1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8%,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5个百分点。1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2%。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5.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8.8%。111月份,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0.2%。其中,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7.9%,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12.5%,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11.5%,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10.2%。四、绿色能源投资增势良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带动了电力等相关能源行业投资快速增长。111月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23.7%,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4.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力发电、水力发电投资合计增长30.0%,占全部电力生产业投资的比重为81.9%。五、设备购置投资带动作用明显“两新”工作扎实开展,需求潜力持续释放,设备购置投资较快增长。111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8%,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2.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5.3%,比110月份提高2.0个百分点。六、大项目投资拉动效应凸显111月份,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8%,增速比全部投资高3.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下阶段,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加力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稳步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投资合理增长。
工业生产平稳向好制造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解读11月份工业生产数据11月份,规模以上制造业生产增速继续加快,工业品出口明显回升,推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平稳向好。超过八成地区和行业、六成产品实现增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支撑明显,宏观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工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生产平稳向好,制造业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较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46%。三大门类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较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有力支撑工业生产平稳向好;采矿业增长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超八成地区和行业、六成产品实现增长。11月份,31个地区中,26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3.9%;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2.9%;在统计的61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7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0.4%。装备制造业不断夯实工业基本盘。11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较10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2个百分点,连续16个月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装备行业中,汽车、电子行业增加值保持12.0%、9.3%的较高增速,两个行业合计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2.6%。从结构看,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4.3%,已连续21个月保持在30%以上,较110月份提升0.3个百分点,“压舱石”作用不断凸显。原材料制造业增长加快。11月份,规模以上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较10月份加快2.0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7个百分点;其中,化工、石油加工、有色行业均实现7%以上的增长。从产品看,乙二醇、合成纤维单体、精甲醇、盐酸、工业硅等重要原材料产品产量同比两位数增长,为工业经济持续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供给支撑;农药、农用薄膜、化肥等农资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5%、8.0%、5.3%,有力保障农业生产。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速,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速持续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光电子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等行业分别增长21.9%、20.7%、15.2%;集成电路圆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6%、29.3%、18.9%。“两新”政策继续发力,相关行业和产品较快增长。11月份,各地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继续发力,带动相关行业生产向好。在设备更新政策等因素带动下,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等装备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1%、10.7%、8.8%;包装专用设备、挖掘铲土运输机械、纺织专用设备等装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5.6%、28.5%、18.9%。以旧换新方面,在汽车报废、置换更新补贴政策等因素带动下,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1.1%,与之相关的充电桩产量增长60.5%。得益于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政策等,房间空气调节器、彩色电视机、家用房间空气清洁装置等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27.0%、12.8%、12.4%。工业品出口明显回升,支撑工业经济平稳向好。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货值同比增长7.4%,为2022年8月份以来各月最高增速,较10月份加快3.7个百分点。在有出口的39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出货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1.8%;主要出口行业中,电子行业出货值同比由上月的下降0.1%转为增长6.9%,专用设备、金属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出货值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有效需求仍显不足,但也要看到,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平稳向好,PMI生产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显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新动能加速成长。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细一揽子增量政策,优化企业创新发展环境,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激发各方活力,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向好。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6%。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分经济类型看,11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股份制企业增长6.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4%;私营企业增长4.5%。分行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5.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5%,纺织业增长5.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0%,汽车制造业增长12.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分产品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619种产品中有37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钢材11881万吨,同比增长5.1%;水泥16934万吨,下降10.7%;十种有色金属671万吨,增长1.5%;乙烯284万吨,下降1.7%;汽车344.8万辆,增长15.2%,其中新能源汽车157.4万辆,增长51.1%;发电量7495亿千瓦时,增长0.9%;原油加工量5851万吨,增长0.2%。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1%,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出货值1355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4%。附注1、指标解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和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出货值:是指工业公司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2、统计范围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一)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3、调查方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4、行业分类标准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5、环比数据修订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4年11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2024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65839亿元,同比增长3.3%(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7),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33689亿元,下降0.4%。从环比看,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709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投资161632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投资295498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1%。其中,采矿业投资提高10.3%,制造业投资提高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提高23.7%。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2%。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提高40.9%,航空运输业投资提高18.2%,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5.0%。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4%,中部地区投资增长4.8%,西部地区投资增长1.4%,东北地区投资增长2.9%。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3.1%,港澳台企业投资增长7.2%,外商企业投资下降20.0%。附注1、指标解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国有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国有绝对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国有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国有协议控股。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一律按国有控股处理。行政和事业单位的投资项目都属于国有控股。登记注册类型: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依据是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执行。2、统计范围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3、调查方法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5、行业分类标准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6、环比数据修订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23年11月份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4年11月份环比数据如下:7、同比增速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已公布的同期数据之间存在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根本原因是:(一)加强在库投资项目管理,部分不符合投资统计制度规定的项目退出了调查范围。(二)加强统计执法,对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数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改正。(三)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剔除跨地区、跨行业重复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