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以“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相关情况。计量与测量有什么不同?国际上对计量与测量如何界定?为何需要从计量体系向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转变?目前我国的测量能力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朱美娜对这样一些问题作出解答。
计量,古称度量衡,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也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在中国,“计量”与“测量”是两个词,但在国外大多数时候就是一个词,都是用“measurement”表示。例如,我们常说的计量单位有时也被翻译为测量单位,计量基准、计量标准都属于测量标准,计量器具也被称为测量器具。
根据现行我国计量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计量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要统一计量单位,二是要建立量值传递体系,通过计量基准复现计量单位,并通过计量标准、计量器具等将量值传递到实际测量活动中,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由此可见,计量与测量密不可分,计量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而开展的技术和管理活动的统称。没有计量,就不可能有准确可靠一致的测量。同样,计量工作也应当紧密围绕测量需求而展开。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计量工作主要围绕测量单位、测量标准和测量器具进行制度设计和组织实施,对测量技术、测量方法、测量过程、测量结果等却没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至于大量“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没办法得到有效解决。比如,尺子在实验室检定准确了,不一定就能造出高质量的飞机发动机,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充分发挥计量对精准测量的支撑保障作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使传统计量向现代测量转变,积极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以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为手段,共同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
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计量体系,具备了较好的测量基础。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成185项国家计量基准和6.2万余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标准物质供给数量持续增长,测量器具质量明显提升,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测量能力不断迈上更高水平。从企业层面看,企业计量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具备了一定的工业测量基础和能力,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对计量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测量管理体系。从社会层面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如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始聚焦产业发展测量需求和瓶颈问题,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检定、校准、测试服务,计量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但是,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测量基础还比较薄弱,测量理论和测量技术研究相对滞后,测量方法缺乏统一管理,高端测量仪器长期依赖国外,测量数据未能在科技、工业和社会治理层面得到一定效果应用。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技术支撑,都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各领域对精准测量测试的需求,新需求与现有测量体系支撑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根据现代测量需求的变化,研究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科技部、国资委等有关单位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将逐步推进有关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